智能馬桶蓋為什么“紅而不火”?——中怡康數據調研
發布日期:2016/5/31 瀏覽次數:630
2015年吳曉波的《去日本買只馬桶蓋》被瘋狂刷屏。于是,一篇本意探討中國制造品質升級的文章,卻無意間讓事件的配角智能馬桶蓋名聲大噪。然而,細觀近三年智能馬桶蓋市場的發展軌跡,雖然整體保持了上升態勢,但增長幅度不及預期。那么,目前阻礙智能馬桶蓋爆發式增長的主要癥結在哪里呢?
筆者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:
產品安裝和使用環境受限制
馬桶周圍無電源設置,在環境上限制了智能馬桶蓋的普及。智能馬桶蓋是電器產品,廁所有電才可以使用。很多家庭在裝修時都沒有預留插座,需要進行重新布線,造成工程的繁瑣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美觀。
消費理念和習慣還有待培育
智能馬桶蓋雖然在日本普及率非常高,但在我國的消費者來說仍需要較長時間的理念和使用習慣的培育。智能馬桶蓋價格高于普通馬桶蓋,很多消費者對于是否花重金打造廁所產生懷疑,尤其是改變自己多年來的如廁習慣,更是極為謹慎。智能馬桶蓋作為體驗感極強、使用黏性較高的品類,目前最有效的傳播方式是人際之間的口碑傳播,造成整體的推廣節奏較為緩慢。
規范體系缺位,性能仍需完善
對于智能馬桶蓋安全隱患的輿論聲音層出不窮。2017年4月24日,國家質檢總局官網通報2016年電子商務智能馬桶蓋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情況。報告顯示,29家企業生產的30批次產品,不合格產品檢出率為50%。智能馬桶蓋水加熱、暖風烘干、坐圈加熱等功能模塊間通過多條電路、水路連接,常處潮濕環境, 如果結構和接地措施、連接線等不合格,就埋下了用電隱患。
另外,電子坐便器的生產沒有統一行業標準,企業執行混亂。有些企業參考普通馬桶的生產標準,有些遵循部分家電行業的標準。所幸,電子坐便器執行3C認證已經受到了多方面關注。
家電品牌陣營參與力度需要加大
據中怡康線上監測數據顯示, 2017年前11月電子坐便器(含智能馬桶蓋和智能一體機)線上市場在銷品牌數量240個,其中大部分品牌為衛浴類品牌,家電品牌中以松下、海爾為代表,小米也于今年攜新品步入智能馬桶蓋領域。
智能馬桶蓋作為智能衛浴的關鍵組成部分,其核心的電子功能設置是家電企業的長項,但整體來看,家電品牌對于智能馬桶蓋的關注度不夠,參與力度不強,也是造成整個品類聲量不能持續維持、未能呈現爆發式增長的原因之一。